主視覺圖
熱血你我他
標題 父子三人因捐血更緊密融合
Facebook plurk twitter     轉寄好友 友善列印
建檔單位:台北捐血中心


父子三人因捐血更緊密融合

撰文、攝影/林容琪

 

    捐血資歷超過30年的陳昭昌和兩個兒子陳鈺璿、陳毅航都是分離術捐血人,三人同時捐血,常引人注目。採訪那天父子三人原已約好要一起捐分離術血小板,但小兒子因為在校運動傷及腳踝開刀而臨時取消捐血,但他仍柱著拐杖依約前來。

 

    爸爸陳昭昌捐血1,165次,在關渡捐血室捐血20餘年,兩個兒子也都在17歲先後加入捐血的行列,陳昭昌說他的7個哥哥也都有捐血紀錄,其中大哥陳俊傑捐到65歲屆齡達1,121次,二哥陳淇沿捐血186次,捐血在他們家族是一種「傳承」,是陳家的成年禮,也是陳家的驕傲。 

 

陳昭昌(右)和大兒子陳鈺璿(中)、小兒子陳毅航(左)是關渡捐血室的常客。

    陳昭昌是金門人,18歲那年高職剛畢業就來台就業,當時在新店受訓期間,某個假日到台北公館看到一輛捐血車停在路邊,車外有「捐血一袋,救人一命」和「我不認識你,但我謝謝你」的宣傳布條和海報,在好奇心驅使下,跟著人群排隊填了登記表,就這麼意外的捐出人生第一袋熱血。

  「收到捐血中心寄來用血的感謝回函,很興奮也很感動,想不到自己對社會也能有貢獻」,也因為捐血幫助別人帶給他的成就感,促使他不斷的向前而成為定期的捐血人。後來從護理人員口中得知,透過分離術捐出血小板等血液成分,捐一次即可滿足一位病人所需的血小板數量,可以幫助更多需要的病患,也能減少病患輸血的不良反應。他開始加入分離術捐血,「我一捐就停不下來,回不去全血捐血了,因為成就感更高啊!」他笑說。

    結訓後在台電上班,當時還住在北海岸石門鄉的核一廠單身宿舍的他,每隔2星期一次的休假日總是不辭辛勞的搭上宿舍8點的早班車,到台北車站再轉車到南海捐血室,只為了要完成定期捐分離術血小板,捐血通勤時間來回往返要將近4個鐘頭,這樣維持了3、4年,直到民國86年關渡捐血室成立,他剛好也搬到淡水可就近捐血才不用再舟車勞頓。

  

   「年輕時會想衝捐血次數,因為這也是激勵自己不間斷持續捐血的動力,成為一個習慣後,反而覺得捐血是一個使命」「捐血達到1,000次,不再只是目標,而只是一個過程,我會一直捐血,直到不能捐為止」。他認為捐血也是「無畏施」,沒有任何利益,只是發自內心想要救人的念想。

 

    陳昭昌說,常有人疑惑的問他「捐血不會痛嗎?」「當然會痛啊!但是我不怕!」「捐血就是愛!當你抱著慈悲心去捐血,你就不怕痛了,更何況不是人人都可以捐血的,能捐血更是難能可貴」。他也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身邊的朋友「捲起袖子捐血永不嫌晚,只要克服怕痛,跨出這一步,捐血除了可以救人,還會讓人身體更健康」。

 

    因為希望自己可以付出更多,除了捐血,陳昭昌也簽署器官捐贈卡和參與慈濟的骨髓捐贈驗血建檔,「多了一個救人的機會,哪一天真的有配對到,圓滿了另一個生命,那是功德一件」。

 

兒子的捐血啟蒙

 

    22歲的大兒子鈺璿捐血達293次,現就讀黎明技術學院餐飲管理系大學四年級,目前在台北六福萬怡酒店實習,帥氣沉穩有禮貌的他,談起對捐血的印象:「小時候爸爸去捐血就常帶著我和弟弟一起去,爸爸在捐分離術血小板,我和弟弟就在外面休息區吃著護士阿姨給的餅乾和牛奶」。他說;父母在他八歲那年離異,那時弟弟才4歲,沒有人顧的他們總是跟著爸爸去捐血,「還記得爸爸曾經開玩笑說:『你們吃了這麼多餅乾、牛奶,長大要捐血來還啊!』」

 

    滿17歲捐血對他而言是很自然的一件事,「小時候陪爸爸來捐血時會很好奇問東問西,當時年紀小陪爸爸看著別人捐,現在自己也可捐血了,有長大了的感覺。」捐全血3次之後就開始了捐分離術血小板,他說:「既然都是要捐出來,只要自己的血液能幫助到別人,很樂意貢獻出來」、「幫助別人是很快樂的一件事,只要想到也許此時此刻就有人急需要用血,有幫助人的能力和機會就不要辜負」。

在六福萬怡酒店實習忙碌的鈺璿不忘排休來捐血小板。

 

    在鈺璿眼中,父親是嚴父也是嚴母,很注重孩子的品格教育和生活習慣的教養,「爸爸要上班又要帶我們,下了班就趕回家煮飯給我們吃,沒有媽媽在身邊,弟弟又還小,而我是老大要分擔很多家事,要洗碗、洗衣、打掃家裡還要學習怎麼煮飯,那段時期我非常討厭爸爸,心裡會怨為什麼我就不能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樣」。父母離異,小小年紀就被迫提早學習獨立,心理不平衡的他在國中時期極度叛逆,「常常讓爸爸氣到抓狂想要打死我那種」,鈺璿一臉平靜娓娓道來那段父子關係緊張時期。他說:「高中唸餐飲管理,發覺自己比同齡的孩子懂得更多,有種很帥的優越感,也開始對料理產生興趣不再排斥,因為唸夜校,白天上班、晚上上課,常常不在家,到外面工作後才體會到單親父親蠟燭兩頭燒的辛苦,從那時起他決定要改變自己,不再讓父親操心。回頭看自己的過去,他很感謝父親沒有放棄他,因他的嚴格管教才沒有讓自己走偏、變壞了,現在的他比較會體諒爸爸的辛苦也會充當起家中的「煮夫」。

  

穿上廚師服的鈺璿很專注的做甜點。

 

  最喜歡烘焙料理,尤其是甜點和蛋糕,外形漂亮,難度高又有變化可以發揮無限的創意最是吸引他。目前已取得飲料調製、中式麵食加工-酥油皮、糕漿皮類、麵包烘焙、西餐烹調等4張丙級技術士證照,鈺璿謙虛的說:「自己還在努力學習,未來的夢想是開一家讓人享受片刻幸福滋味的甜點店。」

  

腳傷復原後毅航開心的再度捐分離術血小板。

    「小時後常看爸爸捐血,那時看到『分離術』機器可以把血液分離就覺得好厲害,很神奇。很想快點到17歲,想要來嘗試看看」,個性活潑充滿好奇心的毅航,目前就讀大安高工控制科三年級,在滿17歲的隔週,就迫不及待跟著爸爸及哥哥去捐血,目前捐血達33次。

 

    「以前看到針不會感到害怕,不知為何上了國中開始覺得針好粗,有點恐怖」、「滿17歲可以捐血的時候,竟然覺得怎麼這麼快就可以捐了,原本期待多年的心突然有點膽怯,很興奮又有一點點矛盾」,毅航毫不隱藏地說起第一次捐血真實的心情,以及自己克服害怕的心理「其實一開始捐血的心態是覺得好玩,很好奇想體驗看看,捐血時心裡想的是自己可以付出什麼?做不做得到?就算會痛也願意」。這樣想就會有動力持續下去,捐血就成了習慣。也因為捐全血間隔時間比較久,希望可以縮短等待下次捐血的時間,他在捐了全血250毫升及500毫升各一次後,就主動要求開始分離術捐血。

 

    現在因為高三課業很重,即使假日滿滿的補習行程,但他仍不中斷和爸爸一起捐血的習慣;他說,只要自己有想要做的事就會去排開,唸書不是阻礙捐血的理由,毅航調皮的說著「離開書桌,捐血是紓壓」,一個半鐘頭的捐血時間讓他的腦袋瓜可以暫時放鬆休息一下。

 

    曾有同學會問他說:「為何要花這麼多時間捐血?」毅航明白年輕人無法理解,雖然認同捐血是好事,但是行動力不足。「能捐血是一件很棒的事,要達到捐血條件不是那麼容易,覺得有能力就要付出,能夠做就做,沒有想回報,只是單純的想做自己有能力可以做的事」,「我有一個好朋友也想要捐,但因為身體疾病的限制而被拒捐」,他感受到好友的那份遺憾和失落,也想把好友想幫助人的心意一起加倍捐出來。

 

    「看到來捐血的叔叔伯伯可以捐那麼多年、那麼多次就覺得不可思議」,毅航也很佩服爸爸對捐血的那份堅持和毅力,也給自己訂下目標,期望自己未來也可以超越。

 

三個人一個家 因捐血更有凝聚力

 

    父代母職,獨自扶養拉拔兩個兒子長大,陳昭昌坦然的說:「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。」父子因捐血而緊密融合,大兒子因實習不住在家裡,小兒子也要考大學,大多時間要補習,孩子大了,各有各自的活動,父子的互動時間少了,但全家人反而因捐血更能相聚在一起,更有凝聚力。他也開玩笑說,「等自己老了不能再捐血了,換我陪著兒子來吃餅乾」言談中感受到了一個爸爸有子捐血傳承的喜悅和驕傲。

家庭捐血日,父子三人開心之情溢於言表。

最後更新時間:2019/12/10 下午 02:21:15
回最上端
Short Cut
回上一頁